攻防演练评分失衡?ISO27001:2025红蓝对抗权重调整

2025-08-06

最近跟几个制造业的CIO聊天,发现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现在企业搞攻防演练,分数经常出现"跳水式波动"。有个做智能硬件的朋友吐槽说:"蓝队把系统打穿了还能拿80分,红队找出3个高危漏洞反而只有60分,这评分标准怕不是用骰子摇出来的?"(笑)

说到这个,正好赶上ISO27001:2025新版标准要调整红蓝对抗的评估权重。我翻了下草案,发现这次改动还真不是简单调几个百分比那么简单...

红蓝对抗的"失衡困境"有多严重?

去年某第三方机构发布的《企业网络安全成熟度报告》显示,超过67%的受访企业存在攻防演练评分与实际风险脱节的情况。有个做物联网的客户跟我抱怨,他们的蓝队去年拦截了200多次攻击,结果年终评审时因为"缺乏主动威胁狩猎"被扣分——这就好比要求守门员既要零封对手,还得冲到前场进球,emmm...

ICAS英格尔认证的技术团队做过个实验:用2022版标准评估某金融企业的演练,红队发现漏洞的数量和蓝队防御成功率这两项指标的权重居然是1:1。但实际情况是,该企业80%的漏洞都出现在新上线的业务系统,老系统的防御分数反而拉高了总分。这种"防御能力通胀"现象在制造业特别常见,毕竟老旧工控设备打补丁可比办公电脑难多了。

2025版标准到底改了啥?

拿到ISO27001:2025修订稿的时候,我第一反应是"终于有人把攻防演练当连续剧看了"。新版把"持续性威胁暴露面管理"单独拎出来作为一级指标,权重直接从15%提到25%。简单说就是不再看你某次演练多厉害,而是看三个月内风险曲线的变化趋势。

举个例子,某汽车零部件厂商的案例就很有意思:他们红队第一季度找到50个漏洞,第二季度降到30个,按旧标准算进步不大。但新标准会重点看其中15个关键业务系统的漏洞复发率——从38%降到12%这个数据,在2025版的评分表里能多拿将近20分。这种动态评估方式对正在做数字化转型的企业特别友好。

对了,说到漏洞复发率,ICAS英格尔认证的专家提醒要注意新版附录A.16.1.4条款。这里新增了个"漏洞生命周期温度计"的概念(名字挺萌但内容很硬核),要求企业必须展示从漏洞发现到修复全过程的温度变化曲线。我们有个客户用这个模型优化流程后,平均修复时间从72小时压缩到9小时,攻防演练分数直接涨了30%...

制造业企业该怎么提前准备?

说实话,我看到有些企业还在用Excel表格记录攻防数据就头大。去年帮某家电巨头做合规评估时发现,他们红蓝队用的评分标准居然有5个不同版本(笑)。现在要应对2025版标准,建议先把这三个坑填平:

  1. 建立攻击路径的"数字孪生":新版标准特别看重企业能否还原完整的攻击链路。有个做智能家居的客户在ICAS英格尔认证建议下,用MITRE ATT&CK框架重构了演练数据,结果在模拟评审中多拿了15分权重分。

  2. 给工控系统开"体检报告":制造业朋友注意了!新版标准专门增加了OT系统的评分系数。我们有个方法挺实用——把PLC、DCS这些设备按"暴露程度×业务关键性"画四象限图,演练时重点照顾右上角那些"高危网红"设备。

  3. 演练报告要会"讲故事":2025版新增的"风险决策树"指标要求展示每个漏洞的处置逻辑。见过最棒的案例是某光伏企业用颜色区分"立即处置/观察列表/可接受风险",评审专家5分钟就get到他们的风险管理水平。

写在最后的小发现

最近整理数据时注意到个有趣现象:在ICAS英格尔认证服务过的客户里,提前按照2025版草案调整攻防演练的企业,在今年的等保测评中平均少花了23%的整改成本。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合规前置红利"吧?

有个做医疗器械的客户说得挺形象:"现在搞信息安全就像玩俄罗斯方块,等看到漏洞再处理早就Game Over了。新版标准其实就是教你怎么预判下一个方块..." 仔细想想还真是,毕竟在网络安全这场无限游戏里,活得久比单局得分重要多了,对吧?

靠谱认证机构,CNAS认可,UKAS认可,ANAB认可,价格透明,出证快,管家式服务,iso认证机构,三体系认证,20年认证机构,第三方出证机构,全国业务可接,iso9001,iso14001,iso45001,iso27001,iso20000,iso22000,HACCP,iso13485,GB/T50430,ISO50001,产品碳足迹核查,温室气体审定与核查,Ecovadis评级,ESG报告编制,环境产品声明(EPD),零碳工厂/零碳园区评价,绿色工厂评价,碳中和认证

ICAS英格尔认证
为企业发展提供一站式整体解决方案

One-Stop Total Solution
download-139.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