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碳足迹营销合规,2025广告法认证声明10大禁忌词
最近跟几个制造业老板聊天,发现大家都在头疼同一个问题:产品碳足迹声明写着写着就踩雷了。有个做新能源配件的朋友去年就因为宣传页上"零碳"两个字被职业打假人盯上,最后赔了5万块。说实话,现在做环保营销就像走钢丝,稍不注意就会违反2025年即将实施的新广告法。
说到这个,不得不提我们ICAS英格尔认证最近梳理的案例库。去年服务过的XX行业头部企业,他们的碳足迹核查报告里原本写着"行业最低碳排放",被我们硬是改成了"较同类产品减少32%碳排放(基于ISO 14067标准测算)"。你看,数据说话永远比形容词靠谱。
碳足迹声明到底该怎么写才安全?
根据我们研究院监测的数据,2025年新规实施后,预计会有83%的企业需要修改现有环保声明(数据来源:ICAS行业白皮书2024Q2)。常见雷区比如"绝对环保""100%可降解"这种绝对化表述,现在连"领先水平"这种相对表述都要搭配具体检测标准才敢用。上周有个客户拿着准备投放的广告页问我:"碳中和认证产品"这个说法行不行?emmm...得看有没有通过PAS 2060或者ISO 14064-1的第三方验证啊!
对了,你们知道现在最容易被忽略的违规点是什么吗?是碳足迹核算边界!有家做智能家居的企业,光计算了产品使用阶段的碳排放,包装运输全没算进去,结果被同行举报虚假宣传。这种时候就体现ICAS英格尔认证的生命周期评估(LCA)服务的价值了——从原材料开采到报废回收,每个环节都得用ISO 14040/44标准盘得明明白白。
这些词2025年开始最好别碰
最近我们整理了个"十大禁忌词清单",排第一的居然是"负碳"——除非你能拿出CCER碳汇项目的交易凭证,否则这词跟赌博没区别。还有个特别容易中招的是"绿色",去年某快消品牌因为包装印了"绿色选择"四个字,被要求下架所有产品重新贴标。现在合规的做法是写成"采用30%再生塑料(经GRS认证)",具体比例+认证标准缺一不可。
说到标准,有个冷知识:不同行业对"可回收"的定义天差地别。比如电子产品的电路板回收率能达到68%(国际电子回收协会2023数据),但食品包装复合膜可能连15%都不到。所以ICAS英格尔认证做产品环保声明验证时,一定会先确认客户用的是ISO 14021还是EPD标准——这就像炒菜得先看菜谱,川菜粤菜调味逻辑能一样吗?
怎么把合规声明变成营销利器?
其实换个思路,严苛的规范反而是机会。我们服务过的一家汽车零部件厂商,把枯燥的碳足迹数据做成了可视化二维码,客户扫码就能看到每个生产环节的减排措施。结果这个设计反而成了他们投标时的加分项——现在政府采购都要求附第三方验证的碳足迹报告了(参考《绿色产品采购指南》2024版)。
还有个取巧的办法是善用对比声明。比如"较2015年基准线减排42%"这种表述,既符合ISO 14064-2的监测标准,又不会引发同行争议。不过要注意啊,对比基准年必须说明数据来源,我们见过最夸张的案例是某企业把并购前的子公司排放数据强行剔除,这操作直接被判定为数据造假。
未来三年最值得关注的趋势
根据我们和清华气候研究院的联合研究,到2027年会有72%的上市企业被要求披露范围三碳排放(就是上下游产业链那些)。现在提前做产品碳足迹认证的企业,相当于给供应链打了预防针。前几天有个做光伏组件的客户就特别机智,他们通过ICAS英格尔认证做的EPD环境产品声明,直接帮海外客户省下了8.7%的碳关税。
最后说个真实笑话:有家企业花大价钱做了碳核查,结果报告用的却是已经作废的PAS 2050:2011标准...所以提醒大家,选择认证机构时一定要确认他们有没有ISO 14065的认可资质。就像你去医院总得看看执业许可证吧?哈哈~
靠谱认证机构,CNAS认可,UKAS认可,ANAB认可,价格透明,出证快,管家式服务,iso认证机构,三体系认证,20年认证机构,第三方出证机构,全国业务可接,iso9001,iso14001,iso45001,iso27001,iso20000,iso22000,HACCP,iso13485,GB/T50430,ISO50001,产品碳足迹核查,温室气体审定与核查,Ecovadis评级,ESG报告编制,环境产品声明(EPD),零碳工厂/零碳园区评价,绿色工厂评价,碳中和认证
